左旋联合体欢迎合作,同时欢迎选择左旋名字和图形标志,通过左旋授权正确使用!!坚决反对盗版剽窃不劳而获!
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切换到窄版
时事见闻
共同富裕
玄踪探秘
谈天说地
曝光警告
世界政治 智慧宝库
红星评论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左旋
»
共同富裕
»
共运
»
纪念列宁
红星时评
红五星评论
宗教历史探究
健康美丽
各抒己见 自由辩论
抗衰老返青春化污染
时政评论
共同富裕
共运
五大救星
良师益友
仙毛山
合作社与知青
左旋专业委员会
中国左旋
国际左旋
左旋国际高科技
左旋雨露
左旋;论战
找错投诉
批评建议 举报投诉
侵权鉴定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
地球王子
玄踪探秘
保护好人
保护青少年
地球王子不离不弃
地球王子圆满归隐
谈天说地心想事成
男女之间
街头巷尾
影视评论
企业高参良师益友
世界政治 智慧宝库
返回列表
查看:
2027
|
回复:
1
纪念列宁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25
生日
帖子
980
精华
0
积分
9405
威望
8425
金钱
8425 元
性别
来自
在线时间
15088
注册时间
2014-03-11
最后登录
2025-03-05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红五星
组别
论坛元老
UID
25
生日
帖子
980
精华
0
积分
9405
威望
8425
金钱
8425 元
性别
来自
在线时间
15088
注册时间
2014-03-11
最后登录
2025-03-05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0-04-02 09:05
|
只看楼主
郝贵生:永远的列宁 ——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
郝贵生 昆仑策研究院
【内容提要】列宁大学期间开始投身到反对沙皇专制主义和剥削制度的斗争中,他始终积极学习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深入工人群众斗争实践,批判第二国际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及其俄国的代表人物。他亲自领导俄国1905年革命和1907年伟大的十月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从书本理论第一次成功地转化为实践,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十月革命后又领导人民粉碎14个帝国主义国家把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的企图,并开始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许多方面丰富、深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创立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学习、继承列宁的学习精神、革命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等等,继续高举列宁主义旗帜,把中国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
今年4月22日是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十月革命最杰出的组织和领导者、列宁主义的创始人列宁同志诞辰150周年。今撰文《永远的列宁》,以示纪念。
一、列宁一生的革命活动
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依里奇·乌里杨诺夫,小名沃洛嘉。他出生于1870年4月22日俄罗斯辛比而斯克省沿河地区一个港口城市。父亲原是一名普通教员,后为省国民教员视察员,晚年晋升为省国民教育总监。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员。列宁童年经常随父母到农村度假,接触了许多农民的孩子,亲眼目睹了农民贫苦悲惨的生活,也经常听到农民受地主剥削和农民反抗地主的一些事情。有一次,看到有人贴出了“杀死沙皇”标语,使年幼的列宁受到了一种“巨大的振奋和激动”,从小播下了对地主和沙皇专制仇恨的种子。列宁兄弟姐妹6人,上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下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除大妹20岁病逝之外,其他兄弟姐妹都成了革命者。列宁一生的革命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一)积极投身到反对沙皇专制主义和剥削制度的斗争实践中
1、参加学生运动和与在流放地的学习、革命活动
列宁没有上小学,9岁直接上中学。在学校成绩一直优秀,喜欢读书,涉猎知识广泛。特别喜欢古典文学名著和诗歌,还经常就书中的问题与同学讨论。列宁通过读书和现实生活的感受表现在他的作文中就是经常流露出对社会现象强烈不满和反抗的情绪。教语文的校长对列宁这种思想曾经感到恐慌,曾警告列宁说:“你写这些东西干什么?它与你有何相干?”但对列宁的文笔还是非常赞扬的。1887年3月,他一向爱戴的哥哥因参与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判极刑,大姐受牵连也被逮捕。这件事进一步激发列宁对专制制度的憎恨,下决心为哥哥报仇。同时他开始质疑哥哥的暗杀方法的正确性,决心探索一条正确的反对剥削和专制制度的新的道路。
同年8月,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后就参加了喀山等各大学反对专制制度的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起草和散发传单,组织各种集会,发表演说。揭露沙皇的压迫罪行,抗议警察制度,要求驱除学监,废除陈腐校规等。因此不久被学校开除,且遭到警察逮捕。一同被捕的学生问列宁,今后打算干什么?列宁不加思索地说:“在我的面前只有一条路——革命。”列宁被当地政府放逐到喀山附近的库科什基诺村。一住就是四五年。在这极其艰苦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列宁最主要的一项事情就是读书学习。他夜以继日地刻苦攻读,勤奋思考。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已故的姨夫遗留下来的大量珍贵的藏书和旧报刊,他还订阅了好几种报刊杂志。他非常喜欢读一些俄国革命民主主义作家的反对专制制度、颂扬农民革命斗争精神的小说等文学作品,有的小说他曾连续读过五遍。他最喜欢读的是政治、经济和统计学等方面的社会科学著作。也就是在这期间,列宁开始系统学习、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如《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等,初步接受和逐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他还研究俄国马克思主义奠基人普列汉诺夫的著作,研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 李嘉图、英国历史学家亨利·布克尔、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等人的著作。列宁后来回忆这一时期的学习生活时说,后来在我的一生中,即使在彼得堡的监狱里,在西伯利亚,也从来没有像从喀山放逐到乡下的那一年读那么多的书,这简直是从早到晚手不释卷地读。同时他广泛接触农民,调查研究农村经济状况,写了《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等文。后又参加喀山秘密革命小组,与社会民主派人士开始交往和批判民粹派,并成为骨干成员。他还自学大学法律系等各种课程。1891年春,他去俄国首都彼得堡参加彼得堡大学法律课程考试,以优秀成绩获得国立大学毕业文凭。
2、参加彼得堡工人运动和组建“工人解放斗争协会”
1893年列宁来到俄国政治中心彼得堡,参加了这里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在与工人群众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开始自觉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对俄国工人运动最大的错误思潮民粹主义。他在参加的一个学术讨论会上慷慨陈词,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以广博精深的知识批驳了民粹派的错误言论,博得了整个会场的欢呼。后来被当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喻之为“大旱逢干露”。在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学习讨论会上,列宁结识了他后来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1894年春夏,开始写作以批判民粹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一书。1895年2月,俄国各大城市的社会民主主义者在彼得堡召开代表大会,研究把工作重点放在成立工人政党上,并决定派列宁到国外与普列汉诺夫领导的俄国“劳动解放社”联系。4月,列宁在瑞士的日内瓦见到了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早就听说过列宁是被沙皇处死的亚历山大·乌里杨诺夫的弟弟,也是彼得堡地区工人运动的一位领导人,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列宁。两人对一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列宁于6月初访问了法国的巴黎,拜见了法国工人党创始人之一也是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回国途中又去了德国,出席德国工人集会,拜会德国工人运动领袖李卜克内西。回国后,他把彼得堡分散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为“工人解放斗争协会”,并在大工厂建立协会的基层支部。后全国各地也纷纷建立“斗争协会”。这个“斗争协会”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俄国工人政党的萌芽。从此,彼得堡工人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克鲁普斯卡亚谈到列宁这个期间活动时说,正是这一时期的工作,把列宁“锻炼成了一个工人群众的领袖。”(克鲁普斯卡亚:《列宁回忆录》,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5页)
3、创建“火星报”,开始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和国内经济派的机会主义观点
列宁的活动再次引起沙皇政府注意,1895年底再次被捕。一年半之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舒申斯克村。他在这里一是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恩格基本著作。二是与当地农民交朋友,帮助农民打官司。1896年,克鲁普斯卡亚也因参加工人运动被捕,流放到西伯利亚。1898年7月,与列宁结婚。1900年,流放期满。列宁把自己这三年的流放生活描绘成“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时期”。2月回到了彼得堡。马上开始筹办《火星报》。年底创刊号出版,刊物大字标题赫然醒目:“行看星星之火,燃成熊熊烈焰”。刊物很快传播到俄国各地,点燃了革命者和工农大众心中的希望,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干柴中投入了火种。1895年底以来,列宁对俄国经济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后写成《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1899年出版。1901年—1902年,列宁写了《怎么办?》一书,深入和系统批判国际共运史上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及其在俄国的变种,批判鼓吹工人运动自发性、否定政治斗争的经济主义等机会主义观点,阐明了革命理论与社会主义觉悟的伟大意义。
(二)领导和组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和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进行伟大十月革命的斗争
1、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派形成
1898年3月,俄国各地“斗争协会”为建立统一的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但种种原因并未真正建立。1903年7月30至8月23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先后在布鲁塞尔和伦敦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有26个组织的43名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火星报”所提出和制定的原则和组织基础上建立真正的政党。列宁参加了这次大会,会上与经济主义等机会主义观点进行了尖锐激烈的斗争。在选举中央机关时,以列宁为首的火星派获得多数,后被称之为布尔什维克(多数派的意思),其观点、体系称之为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斯大林说,布尔什维主义和列宁主义实质是一样的,这是同一个东西的两个名称。反对列宁的一派称之为孟什维克(少数派的意思)。这次代表大会有重大世界历史意义。是列宁18世纪90年代以来与机会主义、修正主义斗争的必然结果。两派的划分,是共运史上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对立派别划分的直接继续和发展。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就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的旗手。
2、领导莫斯科武装起义
19世纪初,俄国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1905年11月,列宁从国外回国,亲自准备和领导武装起义。22日开始武装起义,同数倍于反动军队英勇斗争9天后,被镇压下去。列宁高度评价这次武装起义斗争是巴黎公社以后伟大的无产阶级运动,只有发展这种形式的斗争,才能保证未来革命取得胜利,这些斗争的榜样应当成为我们在教育新一代战士的工作中的灯塔。起义失败后,普列汉诺夫指责工人拿起武器起义是错误的。他说,马克思1870年就曾阻止过巴黎工人起义。列宁针锋相对怒斥道:“正好相反,本来应该更坚决、更果敢和更富于进攻精神地拿起武器,本来应该向群众说明不能单靠和平罢工,必须进行英勇无畏和毫不留情的武装斗争 。”(《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682页)马克思确实最初提醒过法国工人不要举行不成熟的武装起义,但“群众举行了起义,马克思就愿意同他们一起前进,同他们一起在斗争过程中学习,而不是打官腔,教训他们。”(《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707页)列宁多篇著作、文章总结了1905年武装起义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3、批判马赫主义,写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1905年后,俄国进入黑暗的斯托雷平反动时期,革命运动转入低潮。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歌颂沙皇、辱骂革命论调甚嚣尘上。思想战线上的阶级斗争也反映到党内来,突出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和马赫主义哲学体系的斗争。俄国当时的波格丹诺夫、卢那察尔斯基以及孟什维克的尤什凯维奇、社会革命党人头子切尔诺夫等人疯狂在俄国宣传马赫主义,列宁于同年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给马赫主义反动哲学以毁灭性打击,粉碎了唯心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进攻,深入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捍卫、丰富和发展了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
4、写作《哲学笔记》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1905年俄国革命之后,帝国主义战争日益迫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各国社会民主党面前的迫切任务是如何制定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推进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但是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思潮逐渐得势,窃取领导岗位,根本无法承担起这一历史任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如何认识这场战争的实质?列宁同第二国家修正主义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这些修正主义者站在本国资产阶级立场上,拥护这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他们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特别是诡辩论的方法为这场战争做辩护。列宁为了揭露其荒谬结论及其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特别是诡辩论的观点,开始研究黑格尔的《逻辑学》、《哲学史讲演录》等哲学史著作,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哲学笔记》,较为系统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等一系列思想。同时大量收集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各国尤其是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大量资料,运用他所掌握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于1916年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本质和特征的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同时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的理论。
5、写作《国家与革命》,领导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3月(俄历2月),布尔什维克党依据列宁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思想,领导彼得堡工人阶级大罢工和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但革命成果被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窃取,由他们建立的所谓“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专制政府的反动政策,对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对内继续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1917年4月16日,列宁明确提出要从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驳斥那些反对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谬论。为了恢复和捍卫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列宁1917年8、9月间,写成《国家与革命》一书,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战斗纲领和行动指南。11月7日晚,列宁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震撼世界的武装起义,并下令攻占冬宫。彼得堡武装起义胜利了。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一律工兵代表苏维埃。8日,又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大会还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第一届人民委员会主席。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随后莫斯科和全国各地也相继爆发革命,都取得了胜利。
(三)领导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捍卫社会主义,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1、领导党和人民捍卫苏维埃政权,粉碎帝国主义扼杀社会主义新生政权的罪恶企图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人以十倍、百倍的疯狂企图夺取他们失去的天堂,一天没有停止过对苏维埃的颠覆活动。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未结束,俄国还处在与德奥等同盟国交战中。列宁一是领导人民坚决镇压各地的反革命的叛乱活动,同时努力同德奥等国签署停战协议,在一定意义上接受了较为苛刻的议和条件,如布列斯特条约。由此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获得喘息机会。1918年3月,布尔什维克党举行第七次代表大会,充分肯定了列宁的正确路线。同时根据列宁的指示,决定更改党的名称为“共产党”,并修改党的纲领。苏维埃政权通过布列斯特和约获得的喘息时间是短暂的,1918年上半年,英、法、日、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发动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侵略战争,国内被打倒的剥削阶级、反革命政党、反动军官相互勾结,在国内制造一系列的破坏和暗杀活动。列宁就于同年8月遭到社会革命党人的暗杀。此时,列宁一是号召工人、农民加入红军上前线。红军队伍迅速发展为100多万人,在各条战线英勇抗击帝国主义和白卫军。二是坚决和无情镇压继续破坏活动的国内反革命分子。三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如对工业实现监督、对粮食贸易实行垄断,不准私人买卖,实现普遍义务劳动制,强迫地主、资产阶级分子参加劳动。1919年夏,英法美日意德等国纠集14个国家,进一步向苏维埃大举进攻。列宁领导红军和人民最终在1920年底彻底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罪恶企图。这一斗争实践证明,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是不可战胜的。1922年根据列宁的提议,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2、采取多种措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苏联开始恢复和发展经济,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列宁从这时起一直到他去世,做了以下几项重要工作。第一,抓经济建设。他领导制定了10到20年的实现全国电气化的宏伟规划,他要求党组织和工会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把广大工人吸引到恢复和发展产生的工作中来。他批判了托洛斯基的单纯“从经济上”和布哈林在经济、政治关系问题上的折中主义观点,阐述了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第二,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和进行自由贸易,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列宁预料到这种贸易自由和商品生产可能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但认为并不可怕。问题是国家权力要加以限制。第三,改造小生产,铲除产生资本主义的深厚基础。列宁认为,苏联当时小生产方式大量存在,还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强调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必须同这种小资产者的自发势力作斗争。不能驱逐,不能镇压,必须同它们和平相处,改造和教育他们。为此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使小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这种合作社是在农民中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和意识的真正苗圃。第四,在意识形态领域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十月革命后的11月8日,列宁就签署命令,查封反动报馆,建立和加强无产阶级宣传阵地,恢复《真理报》。批判教育界的严重的资产阶级倾向,突出强调教育的阶级性,学校应该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强调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号召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五,限制资产阶级权利,支持革命的新生事物。列宁亲自起草的人民委员会决议明文规定取消高薪,而且他以身作则,严厉批评总务处长擅自提高他工资的作法。同时规定对高级技术人员以较高工资,指出是对资产阶级专家的赎买政策,当时是必要的,但要求知识分子自觉同“升官发财的思想作斗争。”三是坚决支持星期六义务劳动,高度赞扬它是“伟大的创举”和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新生事物。
3、建立第三国际,继续进行反帝反修的斗争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德国、匈牙利等欧洲国家相继爆发革命,同时成立共产党或共产主义小组。十月革命也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发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正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导致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当时第二国际已经破产。列宁认为,为组织和团结世界各国新生的共产党人,适应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修正主义的需要,早在1917年就提出“发起建立革命的国际,建立反对社会沙文主义,反对‘中派’的国际”的任务。1919年3月2-6日在莫斯科举行了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列宁亲自出席并领导了这次大会。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国际”,也称为“第三国际”。共产国际成立后,立即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的中心和进行革命战斗的司令部。对各国无产阶级事业包括对中国革命都起到了极其巨大的作用。
列宁因病于1924年1月21日去世。他把一生真正奉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二、列宁一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杰出贡献
列宁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不仅是一名伟大的革命家、实践家,也是一名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杰出的理论家。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
1、阐发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
列宁1908年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主要是批判马赫主义和俄国的经验批判主义的唯心主义观点。一是阐述唯物主义世界观。他重申恩格斯的世界物质统一性思想,并揭示和强调物质的最主要特性甚至唯一的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强调物质的可认识性、可反映性,强调物质是一个哲学概念。二是阐述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以及认识的辩证法思想,揭示了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思想到感觉到物?恩格斯坚持第一条路线,即唯物主义的路线。马赫坚持第二条路线,即唯心主义路线。”(《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7页)
在此基础上还阐发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个基本结论即认识对象对认识主体的不依赖性。人们的认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不确切的知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识。三是针对马赫主义对于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歪曲,再次重申和阐发了唯物主义关于真理的客观性思想。真理作为认识来讲,确实是人的思想形式和组织形式,但认识作为真理所反映的内容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感觉和意识的客观实在的东西。列宁还阐述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及其关系问题,特别是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基本原理。四是阐述哲学的党派性以及与阶级性的关系问题。列宁批判了马赫主义者竭力在哲学上企图超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基本派别的错误观点,引用了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说明任何哲学都离不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哲学的党派性原则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斗争。这两大派别斗争与社会生活中的阶级的斗争是联系在一起的,“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
2、阐发辩证法的实质、核心及辩证法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列宁为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代的经济、政治特征及其本质,在1914年集中精力研究黑格尔《逻辑学》等哲学史著作,他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的他的读书笔记《哲学笔记》一书中,其中尤以《辩证法十六要素》和《谈谈辩证法问题》为其学习的精华成果,同时他把研究的唯物辩证法原理具体应用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及其它的各种著作中。他的辩证法研究成果一是揭示阐发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包括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形式内容、必然偶然等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的深刻内涵。二是揭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但需要进一步展开和拓展。他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的实质。”(《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40页)“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列宁全集》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92页)三是揭露和批判形而上学观点特别是诡辩论的一系列表现、特征及其危害性。即主观主义地应用辩证法,抽取事物的片面现象和事物的枝节作为论辩的根据,鼓吹“抽象的否定”,排斥肯定的绝对的否定,割裂或混淆一般与个别、相对与绝对的关系等等。四是指出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思想。五是具体分析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认识论根源。指出,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片面地、夸大地发展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哲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直线性、片面性,死板、僵化、主观主义、盲目性。唯心主义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3、阐发唯物史观的阶级斗争、历史发展规律性、群众史观等一系列基本思想
列宁在许多著作中,不仅大量引用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思想,而且从多个方面多角度继续丰富、发展、深化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一是列宁发现了以往历史唯心论两个主要缺陷,阐明唯物史观最主要的两个基本观点:“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做这些关系的根源;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25页)从正面意义上理解列宁的话,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最主要变革就表现在:第一是阐发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性问题,第二是阐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二是揭示阶级斗争学说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他说:“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26页)也只有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才能解释“政治”、“国家”、“社会主义”等的本质。他说,一切非阶级的政治和非阶级的社会主义都是胡说八道。谁若还说什么非阶级的政治和非阶级的社会主义,谁就只配关在笼子里,和澳洲袋鼠一起供人观赏。他还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观点揭露和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要害就是根本否定和抹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忘记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整个资本主义演进的基本特点,为了实际的或假想的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7页)三是阐述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的关系理论。列宁指出:“谁都知道,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25页)他特别强调革命和建设的最主要依靠力量就是人民群众。他说:“在我们看来,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47页)“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列宁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53页)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面
列宁高度评价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他说:“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28页)他一生也写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和文章。早在1900年之前,他就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具体分析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写了《论所谓市场问题》、《市场问题理论评述》、《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文章和著作。在这些论著中,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俄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实际,详细考察和分析了俄国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形成过程,阐述了俄国资本主义在农业和中小企业产生及其发展的形式和特点问题,从经济基础方面论证了俄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1900年以后,列宁在经济理论方面还写了《给农村贫民》、《土地问题与“马克思的批评家”》、《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等著作,阐发了农业方面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土地纲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大的理论贡献是他1916年所写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依据《资本论》原理,对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出现的新现象做了深刻的科学分析。揭示帝国主义的五大基本经济特征。这种经济特征就是:一是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性。二是从工业资本统治发展到金融资本统治。三是从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四是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五是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所以列宁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分割世界、最大的最主要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分割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08页)
二是科学阐明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从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垄断并不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因而产生许多特别尖锐特别剧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垄断是从资本主义向更高阶段的过渡。”(《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08页)帝国主义还是寄生的或腐朽的,垄断不可避免引起腐朽的倾向,导致食利阶层的增加和食利国的形成,收买无产阶级上层分子并使机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滋长。帝国主义国家在政治上日益露骨地走向全面的反动。帝国主义还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很明显,私有经济关系和私有制关系已经变成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外壳了;如果人为地拖延消灭这个外壳的日子,那就必然要腐烂,——它可能在腐烂的状态中保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但还是必然要被消灭的。”(《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84页)列宁上述论断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规律,做出了“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的光辉论断。这无疑是《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思想的深入和发展。
斯大林谈到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贡献时说:“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献,就在于他依据《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对帝国主义做了一个有根据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指出它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揭露了它的溃疡以及它的必遭灭亡的条件。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产生了列宁的著名原理:在帝国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可能在个别的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斯大林全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87页)
(三)科学社会主义方面
1、系统阐发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建设理论
列宁在建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和同孟什维克的斗争中,进一步阐发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一是强调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他说,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74页)二是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坚决反对把作为工人阶级先进部队的党和整个阶级混淆起来。三是强调党是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部队。没有组织就没有党。党应当是组织的总和(并且不是什么简单的算术式的总和,而是一个整体),党应当有严密的组织、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统一的纪律。四是党是无产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党的成立是为无产阶级的根本长远利益和历史使命而斗争,无产阶级政党和一般工人组织关系是领导关系,不能把无产阶级政党与一般工人组织混淆起来。五是党必须联系群众。列宁认为,党如果脱离群众就会毫无作为,更不能巩固、发展。他特别反对把党理解为狭小的密谋组织的机会主义观点。六是强调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
2、提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可以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
列宁依据对帝国主义的研究证明,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不平衡发展,导致帝国主义国家在瓜分世界的战争中会出现原先先进的国家或落在后面,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帝国主义统治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取得胜利。“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54页)
3、进一步揭示和阐发国家的实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为了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竭力鼓吹“超阶级”的国家观,把国家说成是“阶级调和的机关”。列宁1917年写的《国家与革命》一书中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学说,揭示了国家的起源和实质。他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便产生国家。国家的实质是“ 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建立一种‘秩序’来抑制阶级冲突,使这种压迫合法化、固定化。”(《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4页)国家为什么是阶级统治机关?列宁进一步指出,因为国家是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这种特殊力量主要是指拥有监狱等等的特殊的武装队伍。常备军和警察是国家权力的主要强力工具。国家是特殊的强力组织,是用来镇压某一个阶级的暴力组织。
4、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仍然存在极其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多次指出,被推翻的剥削者,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恢复他们被夺去的“天堂”。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经常产生新的资本主义。在工人阶级队伍中,在国家机关职员中,由于资产阶级的影响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的包围和腐蚀作用,也会产生一些蜕化变质分子,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国际资本主义的包围,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威胁以及和平瓦解的阴谋活动,是社会主义国家里阶级斗争继续存在的外部条件。列宁还说,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代。只要这个时代没有结束,剥削者就必然存着复辟希望,并把这种希望变为复辟行动。消灭阶级要经过长期的、艰难的、顽强的阶级斗争。在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以后,在破坏资产阶级国家以后,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后,阶级斗争并不是消失,而只是改变它的形式,在许多方面变得更加残酷。因此列宁特别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而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下的继续。无产阶级专政是取得胜利、夺得政权的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来反对已被打败但还没有被消灭、没有绝迹、没有停止反抗、反而加紧反抗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专政是劳动者的先锋队——无产阶级同人数众多的非无产阶级的劳动阶层(小资产阶级、小业主、农民、知识分子等等)或同他们的大多数结成的特种形式的阶级联盟,是反资本的联盟,是为彻底推翻资本、彻底镇压资产阶级反抗并完全粉碎其复辟企图而建立的联盟,是为最终建成并巩固社会主义而建立的联盟。这是在特殊环境中,即在激烈的内战环境中形成的特种联盟,这是社会主义的坚定的拥护者和其动摇的同盟者的联盟,有时则是社会主义坚定的拥护者和‘中立者’的联盟,这是在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精神各方面互不相同的阶级的联盟。”(《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62—363页)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为反对旧社会的势力和传统而进行的顽强斗争,即流血的与不流血的,强力的与和平的,军事的与经济的,教育的与行政的斗争。列宁还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资本主义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因此列宁认为,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又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综上所述,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三、列宁一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意义
列宁一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对于正在从事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学习列宁认真刻苦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精神
列宁有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言,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列宁的一生也是学习的一生。他不仅最大限度地继承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正如他在《共青团的任务》一文中所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他一生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深入认真学习钻研当时人类最先进优秀的思想成果,特别是为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武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他无论时间多忙、斗争多么艰苦,他始终没有停止学习。他仅仅25岁时,就写出了纪念恩格斯去世的著名悼文,不仅完整、准确叙述了恩格斯一生经历及其贡献,而且给予恩格斯以极其高的评价。由此可以看出,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已经熟悉到何种程度。此后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义的研究、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研究,对帝国主义的研究后写的著名著作如《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等著作都首先是列宁自觉努力刻苦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产物。今天在整个社会功利化严重、风气浮躁、学习氛围淡化,尤其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条件下,我们今天学习列宁这种认真刻苦、努力勤奋的学习精神,不仅老老实实、勤勤恳恳读马克思恩格斯的书,也要认认真真读列宁的书。毛主席晚年特别强调要好好学习列宁著作,尤其是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2、学习列宁自觉投身于俄国革命实践的革命斗争精神
恩格斯谈到马克思一生杰出的理论贡献的根本原因时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为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而斗争的革命家、实践家。这句话完全适用于列宁。列宁不仅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俄国也献给了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尤其亲身组织和领导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从书本理论第一次成功地转化为实践。我们今天学习列宁,就必须学习列宁的这种无所畏惧的革命斗争精神,积极投身到当今中国和世界反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实践中去,把他所开创和建立的十月革命的伟大精神继承下来,继续革命,永远捍卫社会主义的伟大成果,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3、学习列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精神
列宁特别反对教条主义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一再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特别要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应用解释俄国的具体革命实践。如他说,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74-275页)列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正是依据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原理,具体研究了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实际,批判了民粹主义的种种谬误。他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关于资本本性的原理,在详细占有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大量历史和现实资料,写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揭示了帝国主义的五大基本经济特征,阐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做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或几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科学结论。他依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存在极其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号召共产党人捍卫社会主义的伟大成果。我们今天学习列宁,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也要把列宁主义,特别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自觉应用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社会主义事业中。
4、学习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与革命性,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精神
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斗争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列宁也是如此,他不仅同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进行过坚决的斗争,而且同以第二国际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及其在俄国的代表“合法马克思主义”、经济主义、马赫主义、取消派和召回派、“超帝国主义”等机会主义歪曲和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斗争中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并在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党的建设、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等各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深化做出了突出而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也要学习列宁的这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革命性的精神,不仅正视和批判今天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方法上的教条主义倾向,更应该正视和批判当今的修正主义思潮的实质及其对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性。列宁批判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思潮的思想及其方法同样适用于对当今中国和国际共运史上的修正主义的批判。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列宁去世之后,特别是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苏联又解体,整个世界包括中国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反列宁主义的错误思潮。他们或者割裂列宁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声称列宁背叛和修正了马克思主义,斯大林、毛泽东都是沿着列宁的思想发展起来的,都是错误的。或者借否定斯大林否定列宁再否定马克思主义。从而根本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批判当今否定和歪曲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思潮中,也要坚决批判国内外形形色色的否定和歪曲列宁主义的错误思潮,捍卫列宁主义的纯洁性,并在这种斗争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列宁主义思想。
5、学习列宁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精神
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仅是坚持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丰富分析认识俄国革命建设实践、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制定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策略和方法,更重要的的是在这种实践中丰富、发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毛主席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就是学习列宁创新马克思主义、创新列宁主义的楷模。中国共产党人今天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也要学习和继承列宁的创新精神,,在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帝国主义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策略方法、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等应用于今天的革命建设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实践斗争中,努力在各个方面丰富、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人类最壮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贡献。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25
生日
帖子
980
精华
0
积分
9405
威望
8425
金钱
8425 元
性别
来自
在线时间
15088
注册时间
2014-03-11
最后登录
2025-03-05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红五星
组别
论坛元老
UID
25
生日
帖子
980
精华
0
积分
9405
威望
8425
金钱
8425 元
性别
来自
在线时间
15088
注册时间
2014-03-11
最后登录
2025-03-05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0-04-02 09:11
|
只看楼主
原文转载,如原创作者不同意转帖,就立即删除。
列宁生前说过一句话,大意是:给我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党,我能翘动世界。列宁真的翘动了世界。尽管列宁的故乡有人诋毁列宁。但是,列宁为改变人类命运,推动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功绩一定会永远刻在人类史册。不能忘记的是:列宁是依靠一个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才翘动世界的。可见,政党保持马克思主义革命性,是何等的重要。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红星时评
红五星评论
宗教历史探究
健康美丽
各抒己见 自由辩论
抗衰老返青春化污染
时政评论
共同富裕
共运
五大救星
良师益友
仙毛山
合作社与知青
左旋专业委员会
中国左旋
国际左旋
左旋国际高科技
左旋雨露
左旋;论战
找错投诉
批评建议 举报投诉
侵权鉴定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
地球王子
玄踪探秘
保护好人
保护青少年
地球王子不离不弃
地球王子圆满归隐
谈天说地心想事成
男女之间
街头巷尾
影视评论
企业高参良师益友
世界政治 智慧宝库
浏览过的版块
合作社与知青
世界政治 智慧宝库
良师益友
红五星评论
左旋国际高科技
男女之间
各抒己见 自由辩论
健康美丽
五大救星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